close

圖為實行新型水稻機插技術的水稻種植地。 王拓 攝
  中新網阿克蘇4月9日電(王拓範 馨婕)4月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發的新型水稻機插技術—水稻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在新疆阿克蘇溫宿縣水稻試驗站示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秧苗機插存在的傷根嚴重、插秧、插苗不均勻、漏秧率高、返青慢等問題,實現了稻作的技術更新換代。
  水稻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是中國水稻所和新疆農科院核生所共同率先在新疆的三個主要稻區溫宿縣、烏魯木齊米東區、伊犁州察布查爾縣示範應用。水稻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應用,經不同稻區、季節和品種試驗比較,比現在的機插技術平均增產9.0%左右,大面積應用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比普通機插畝產增加30-50公斤,畝增效150多元,今年計劃推廣500畝。
  據瞭解,傳統手工插秧種植勞動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由於勞動力制約延誤插秧季節等問題。缽形毯狀秧苗機插技術,是中國水稻研究所針對傳統毯狀秧苗機插存在的問題,適於中國水稻品種和季節特點的新型水稻機插技術,這項技術結合了機插毯苗和拋秧缽苗的優勢和特點,可利用普通插秧機實現缽苗機插。改變了原來的育秧盤,可定量的取秧,保證了秧苗的均勻度。
  新疆農科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水稻室主任王奉斌說:“該技術主要的特點一個是成苗率高;第二個是機插秧漏秧率低;第三個是機插傷根率最低,以播苗形式機插;第四個是返青特別快;第五個就是比我們目前的機插秧技術要增產9%左右,畝產的增產效益達到150塊錢。”
  新疆農業科學院溫宿水稻試驗站始建於1965年,主要從事水稻新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區域與生產試驗、原種繁殖與品種推廣、技術咨詢與科技服務、優質米中試與開發等工作,科研項目依托新疆農科院核生所水稻室,歷年來,先後主持、參加國家、自治區、地縣及兵團等研發項目40餘項。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項,地級科技成果3項,參與審(認)定水稻品種17個,新品種在區內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種植面積約占全疆的60%,南疆占95%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完)  (原標題:新型水稻機插技術現身新疆 實現稻作技術更新換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nh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